发布时间:2025-04-29 点此:1039次
回望曩昔的2022,回想这一年发生在两岸关系中的事情,首要闯入回忆的,不是“佩洛西窜台”,也不是“解放军围台军演”。
而是一只大熊猫的离世。
“团团”,2008年12月23日,与另一只大熊猫“圆圆”榜首次与台湾民众碰头;2022年11月19日下午1时48分,在台北动物园为其施行安泰身后中止心跳。
它的离世,像是一种标志,两岸之间的“奇观”在消失。
“奇观”是什么?是人们在一般的国际上、一般的日子里,对全部美好愿望成真的神往。比如风调雨顺,安居乐业,天保九如,福祚漫长,家和万事兴。
在两岸之间,在长达千年的前史文明同根、家国回忆同源,而烽火别离仅仅片段的背书之下,“奇观”是全部让两岸同归一脉的尽力和行迹。
比如230年,东吴孙权派出的船队抵达“夷洲”;比如1662年,郑成功克复台湾;比如1944年,踏上“寻觅祖国三千里”征途的台湾游子;比如1945年,台湾光复。
比如1987年,回乡省亲的台湾老兵下船后眼含热泪地跪地亲吻故乡;比如1992年,标志着“一个中国”中心意涵的“九二一致”达到;比如,2001年1月2日,从金门开出榜首班驶向厦门的“小三通”客轮;再比如2008年12月15日,飞机、轮船、函件,载着怀念同日航向大陆,两岸“大三通”年代全面敞开;还有2011年“两岸自在行”注册、2015年“习马会”成功……
▲2011年6月28日,第一批抵达台北的个人游游客参与欢迎仪式。
两岸之间,很多长辈与先生,踏过山重水复,一念山穷水尽,用才智与温情、血与泪、笑与歌、风与雨,发明了如此很多不一般的“奇观”。
这些“奇观”背面,当然有过政治的平衡、经济的图划,也少不了阴谋家的阻遏、割裂实力的损坏,但是唯其血泪歌哭,唯其风雨兼程,唯其不离不弃,才发明奇观、接近奇观、成为奇观。
就像“团团”,它存在的自身,是造物的钟情与奇观。但当他带着很多的欢笑、高兴、亲情、温情联结起两岸的时分,它又变成了发明奇观的生命。
但是,像“团团”相同的“奇观”,这些年,在两岸之间,消失得太多、太快。
从2016年以蔡英文为首的“台独”民进党当局上台执政以来,两岸关系的后退、冰封乃至歪曲,再三演出,并蔓延到政治以外,经济、文明的农渔、教育、体育、宗教、音乐、出书等等各圈层各界别。
更让人痛心的是,这样的隔膜、冷酷、敌视乃至仇视,乃至出现在一般的民众、一般的年轻人集体傍边。两岸的长辈、先生们,在彼此间一点点累积起的温情、温度,在短短六年间,被蚕食不已。
到两岸各自的言辞场去看一看,针对彼岸的网民言辞,简直都是根据意识形态的各种嘲讽咒骂、鄙夷吐槽、古里古怪或趾高气昂。
固然这其中有民进党豢养“网军”所造成的,但再看一看投射到实际国际中的暗影吧,“雪崩时,缄默沉静的大多数将只能在缄默沉静中消亡。”
人们不再信任“台湾最美的景色是人”,反而对这句话极尽嘲讽之能;人们对彼岸疫情防控铺开后的迅猛顶峰乐祸幸灾、乘人之危,似乎那些“活该”死去的生命是自己的对头。
人们机伶地指出“人能够不要,地有必要留下”,似乎战役仅仅一场买卖;人们对“台独”的违反人道、数典忘祖三缄其口、掩耳盗铃,由于“只需我过得下去就好,政客怎么样、彼岸怎么样不影响我就好”。
人们、人们、人们、人们。
人们本应该是地球的奇观,这个民族本应该是屹立于国际民族之林的奇观,这个国家应该是模范于国际社会的奇观,这种文明更应该是闪烁在人类前史画卷和年月长河中的奇观。
人们却被低劣的利益和心情所左右,不再信任“奇观”,不肯发明“奇观”。
新的一年了,两岸还有“奇观”吗?请不要小气地、大声地、斗胆地指出来吧:“同甘”不是奇观,“共苦”才是;“风雨”不是奇观,“同舟”才是;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不是奇观,“兄弟同心,其利断金”才是;“驱除鞑虏”不是奇观,“康复中华”才是;“一致”不是奇观,“和平一致”才是。
新的一年了,人们还要陷在仇视的、撕裂的、敌对的议题怪圈里恶性循环吗?那么多从前的、尽力的、来之不易的“奇观”就从此弃之如敝履吗?
一个“奇观”,就足以点亮一段一般年月的人生;一个个“奇观”,则满足为不知道和未来累积满足的光亮。
希望、祝福。新的一年,两岸仍有“奇观”,两岸仍信任“奇观”。
一般的人们,举起手中的火把,脱节凉气,仅仅活出去,成为奇观。
【来历/海峡之声微信大众号 文/何寿吾】
相关推荐